素可泰(Sukhothai)的涵義為:幸福曙光。
介於清邁與曼谷之間,是昔日泰族稱強時期的首都,在西元1257~1379年則是素可泰王朝的全盛時期。
蘭坎亨是素可泰最著名的君王,在位時有諸多的豐功偉績,不但採納小乘佛教,也學習中國元朝的製陶技術發展出送卡洛陶(Sangkhalok),蘭坎亨也是第一位替泰國留下詳盡碑銘記載的國王,同時他亦利用高棉文、梵文、及巴里文,成功的創造發明了泰國文字。
在1378年時,素可泰王朝被納入了大城王國,為期約140年的光輝就此拉下序幕,素可泰當地至今仍保留了眾多高棉時期的遺址。
整個素可泰的重點也只有一個 : 佔地廣大的素可泰歷史遺跡公園,但要當天往返清邁素可泰似乎又太勞累,通常都會安排兩天一夜結合西薩查那萊的素可泰輕旅行。
從清邁前往素可泰的方式有兩種:
1. 搭火車 : 得先搭火車到Phitsanulok(彭士洛),從Phitsanulok火車站轉搭市區公車到巴士站,然後再搭1小時的巴士才會到達素可泰 擾民與耗時
2. 搭巴士 : 清邁Arcade長途巴士站搭公營巴士或是wintour直達素可泰新舊城。 省時又省事,可參考交通篇
素可泰歷史遺跡公園位於舊城,若以生活機能來論,新城勝過舊城,所以我們選擇住在新城區。
新城與舊城歷史遺跡公園距離約14公里,前往的方式可選擇搭雙條、嘟嘟車,然後在舊城租腳踏車,或是租機車。我們考量到歷史遺跡公園占地廣大,天氣又這麼炎熱,要在裡面移動機車絕對會是最省力的方式,加上結束後回到新城,可到新城週邊攤販聚集地覓食,決定一路機車到底,直接跟住宿租機車做為我們在宿可泰的移動工具。
這佔地廣大的歷史遺跡公園將近70平方公里,就算全部都是到此一遊,估計也要花上半天以上(半個白天用6小時來算),而時間非常充裕的我們,在這裡耗了一整天,然而看起來是一座遺跡公園,但其很多佛寺是單獨售票的,沒有販售聯票。
售票口都會有票價標示
圖片取自網路 歷史遺跡公園地圖
走一趟素可泰歷史遺跡公園 ,可以感受到它非常的名副其實→ 濃濃的歷史味與遺跡感,遺跡不就是打回原型,認不出原樣只能靠想像的石頭堆嗎?!
這些原本被棄置在樹林中長達數百年的遺跡群,經過泰國藝術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被修復成現在有模有樣,其中較具紀念性建築有:
塔帕登神殿(San Ta Pha Daen Shrine)
相傳是吳哥窟王朝的Suryavarman II所建 ,走上階梯可以看到裡頭有好幾尊跟吳哥窟神像相同樣式的印度教神像。
第一個建築就這麼地具遺跡代表性
帕裵鑾寺(Wat Pra Pai Luang)
位於遺跡公園北邊的帕裵鑾寺 ,是素可泰中僅次於瑪哈泰寺的重要寺院,只是它也是需要相當的想像力
遠看是一片遺跡
近看當然還是遺跡XD
這樣有沒有更懂我對於遺跡的定義了
行走佛的輪廓 : 行走佛是素可泰時期佛教藝術的特色之一,相傳行走佛的法力無邊,比坐佛、立佛還要強大,更能拯救世人;行走佛雖是石像,但優雅曼妙的線條完全展現。
行走佛的原貌 : 前面提到行走佛是素可泰時期的特色,故歷史遺跡公園內很多寺院都可見行走佛的蹤跡,但這種相對完整的石像卻又少了種歷史的痕跡(整個很難搞的我)
整個歷史遺跡公園內,隨處可見的祈福石塔,圖片中為魚先生硬要到此一遊的紀念
西昌寺(Wat Sri Chun)
寺中只有一座「阿差難佛(Phra Atchana)」,隱身在色澤灰暗、斑駁傾頹的樑柱之內,遠觀只能看到半遮面的佛臉,必須走近寺門才能一窺全貌。
「阿差難佛」意思為無所畏懼
這尊大佛高達15公尺、寬約32公尺、採坐式,表情祥和喜悅,線條姿勢柔美流暢,符合佛名之義「無畏之神」的氣度
坐佛因表情看似面帶微笑,又稱為「微笑彌佛」
金身已不復見,但仔細瞧瞧這金漆塗手,仍能看出精細的工法(是說注意觀察,泰國佛像的手指都很纖細)
石橋寺(Wat Saphn Hin)
位於山丘上的石像,想見祂得爬上一段不算短的山路
鋪著石頭的道路像橋一樣的一直像上蜿蜒到高200公尺的丘陵上
這座寺院所在的丘陵頂上,有座背後有著厚重磚牆,右手舉起的「阿塔洛佛 Phra Attharot」,這座佛像算是相對的完整
瑪哈泰寺 (Wat Mahathat)
素可泰遺跡公園中區最知名、保留最完整也最大的寺廟就是瑪哈泰寺,位於古城內的正中心,寺區內保有佛塔、石柱以及百來尊佛像遺跡,多數已經殘破不全,但還能看出原始的儀態,包括坐佛、立佛、行走佛...
去過吳哥窟的魚先生一直嚷嚷著很有吳哥窟的味道
瑪哈泰寺的佛塔融合許多國家的建築風格:包括吳哥的石塊堆疊、錫蘭的精緻拼貼、印度教的尖塔形狀、以及素可泰自身的蓮花造型,整區遺跡可看出泰國昔日對佛教的重視。
當初還在為了要不要來素可泰而猶豫不定,就是因為在網路上爬文時,看到了這角度的照片,讓我下定決心的,但是我要坦誠的是......現場親眼看到之後,總覺得有點空虛感,並沒有像當初親眼瞧見埃及金字塔或是莫斯科紅場聖巴索教堂那邊的驚艷不已與澎湃,是說胃口真的變大了嗎?
一旁有提供香火供人參拜的座佛,香油錢則是看心意投入香爐旁的石桶內
位於寺中正中心的是宛如蓮花花苞造型的具大佛塔 Chedi ,這是素可泰特有的建築式樣,包圍大佛塔的是受到斯里蘭卡風格影響的四座浮雕裝飾的佛塔,但不知是因為熱歪了還是怎麼樣 ,居然沒拍到完整的佛塔XD
只好上網google一下它的完整面貌
寺中的立佛,白色雕像聳立於一高台上
沙西寺(Wat Sra Sri)
這座寺廟位於四面池子環繞的小島上,佛塔屬於斯里蘭卡樣式的吊鐘型
過了這座橋即可到達
保存相對完好,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腦海一直浮現吊鐘燒XD
西沙瓦寺 (Wat Si Sawai)
位於馬哈泰寺南方有個擁有三座高棉式佛塔的寺院,原本是供奉著印度教的濕婆神,素可泰王朝時期變成了佛教寺院,濕婆神就是會讓我跟阿凡達聯想在一塊的那位,請看這裡
三座佛塔中間那座高達20公尺,左右兩側各高達12公尺,分別代表了梵天、濕婆、毗濕奴三位印度主神。
然而不敬的我卻總是覺得它們很像烤玉米XD
佛塔上刻有印度教蛇神「那迦」做為裝飾
蘭坎亨國王紀念碑(KingRam Khamhaeng Monument)
這是打造出素可泰光輝燦爛一段歷史的蘭坎亨國王的青銅像,右手拿著經書,左手正向人民說書教誨
環象寺(Wat Chang Lom)
這是位於遺跡公園外往東約1公里處 ,吊鐘型的佛塔底座上,有著32頭象圍繞著,重點是大象的石象保存堪稱完整
除非你非常熱愛遺跡,不然在烈日下看這些遺跡,對於多數人來說真的是考驗吧! 更何況我去的時間還算是泰國的冬天,就已經有種熱昏頭的跡象了
如果行程可以搭配的話,建議可以選擇水燈節期間來訪,相信會讓素可泰之旅加分不少。
題外話來一下
在素可泰歷史遺跡公園內看到這樣的攤販
在那掛起來一袋袋裝著水的塑膠袋中居然是賣活魚
不知道是要數落攤販的不人道 ?!
還是要佩服魚的堅強韌性 !?